七夕特寫|善財和悅意

Posted on

8月29日恰逢農曆七月初七——「七夕」,在這個充滿浪漫與詩意氛圍的日子裡,我們特別選錄分享84000於2021年出版的經典譯作《律本事》的第六部《藥事》中的一段感人篇章(9.585 to 9.713),

在這個篇章中,佛陀講述了他於往昔世曾化身為「善財」,彼時他與公主「悅意」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悅意是緊那羅王的女兒,而緊那羅族在藝術表現中的形象一般是半人半獸、通常以半人半鳥形貌出現。他們是天庭的音樂神,也是大乘佛教的八部護法眾之一。

這個佛本生的故事大致如下——


悅意是緊那羅國王的掌上明珠。有一天,悅意與眷屬一同下凡至人間遊戲時,不幸為獵人所擄,進而被獻給了善財王子。悅意天生麗質,具足十八種女性殊勝莊嚴相,風姿絕倫。善財王子初見悅意時,心神瞬間為之傾倒,愛慕之情猶如泉湧,無法自抑。

以善財和悅意的故事為創作靈感的印尼日惹蠟染藝術。(Jogjakarta Institute of Art

經文中生動描寫善財內心愛戀之熾熱:「善財見悅意,情欲如飛蛾投火,無法自拔;色相如火,熾然難近;又如波濤翻湧,無有停歇;如驚牛躍動,難以馴伏;似金翅鳥騰空而去,迅猛無制;如風中之物,隨勢飄轉,無從回返;亦如猿猴攀枝,動盪紛亂,難得安寧。」

說到這裡,佛陀慈悲以偈頌開示:「眾生自無始以來,貪欲習氣已然根深蒂固,心識長時為煩惱所污染。」

善財與悅意成婚,夫妻倆相敬如賓,日子過得溫馨美滿。然而,福不常至。由於善財一句無心之語,引來國師嫉妒,遂於國王前中傷善財,唆使國王將其遠遣平亂,並密謀加害悅意。幸得王后暗中相助,悅意得以展翼飛離宮廷,返回緊那羅國。途中,她將一枚指環託付予一位仙人,並詳述前往緊那羅國的途徑,囑託仙人轉告善財。

善財在北方多聞天王的庇佑下平亂成功,凱旋歸來,回宮後卻遍尋不見悅意芳蹤,心急如焚。雖毫無頭緒,他仍毅然踏上尋妻之旅。沿途中,他因思念成疾,情緒煎熬,對月長嘆,向蟒蛇、鳥禽、花草低語,魂牽夢縈之情,溢於言表。終於,他來到仙人所居之地。仙人奉悅意之託,將信物交予善財,並告知通往緊那羅國的路途艱險無比,甚至可能身陷絕境、命喪途中。然而善財堅定不移,毫不遲疑地說道:

「真正有德行、有擔當之人,做任何事皆竭盡所能。即使最終不成,也絕不歸咎他人。」

歷經千辛萬苦,善財終於抵達緊那羅國。緊那羅王深知女兒情根深種,卻仍設下重重考驗,以試探善財的真心。善財以智慧與勇氣逐一通過考驗,贏得緊那羅王的讚許與信任,終於得以與悅意重聚。返國不久後,善財繼承王位,並成為一位慈悲為懷、廣修布施的仁王。

印尼古典舞:善財和悅意。(Sanggar Kinnara Kinnari

此段佳話,不僅展現佛陀善巧譬喻、引導眾生遠離貪欲的教誨,其深刻的情感描繪與寓意深遠的修行隱喻,更是歷久彌新。

再者,悅意與善財的動人愛情故事成為許多有佛教淵源地域文學藝術創作的重要題材,也成為這些地域古典舞蹈與戲劇的靈感泉源,流傳至今。比方說,印尼日惹婆羅浮屠大佛塔的浮雕就有這段故事的連環雕版。此外,它也成為泰國古代著名文學作品的靈感泉源,更被編成了傳統舞蹈流傳於泰國、馬來半島等地。鮮為人知的還有現存最古老的藏戲劇目“諾桑王子”,也是取材自這段愛情故事編寫的。